在武汉地标性建筑“马蹄莲”所在区域,一片产业腾飞的科技新城崛起。武汉未来科技城总规划面积66.8平方公里,形成了集成电路、激光、化合物半导体、数字经济等产业集群。2023年,园区工业投资总额、产业项目到资、亿元以上项目签约额居全区第一,规上工业产值总量、增幅居全区第二,成为建设发展武汉新城的核心载体和动力引擎。作为中组部和国务院国资委确定的全国四家“未来科技城”之一,武汉未来科技城锚定“未来”,集聚了大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赛道企业。
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园区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类企业多处于生长、发展关键期,更需悉心培育。园区办强化“站在企业角度考虑”理念和“用心用情用力服务企业”意识,按照包保制、网格化服务机制,全员上阵深入服务,全力助推企业快速成长。
全力支持企业海外征战
助“瞪羚”“小巨人”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2018年,有着20多年光通信行业经验的信息与通信工程正高级工程师韩庆荣创立武汉睿特富连技术有限公司,并入驻武汉未来科技城。睿连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通信、交通、金融、电力、石油化工、医疗及公用事业等领域。2023年,企业已成长为光谷瞪羚高成长10强和光谷高科技高成长20强企业。韩庆荣介绍,就在今年,企业接到一笔出口订单,亟待集货做链路测试确认并进行集装箱装箱发货。接到企业诉求后,园区办积极协调仓库,并划出公共区域供企业临时堆放待发货物,装车时,园区办的管理人员也到场协助,并协调物业给予方便。“受国际局势影响,我们的海外订单受到一定波动,又是园区办伸出援手。”韩庆荣介绍,近期,园区办帮助企业寻找区内协同订单机会。目前,企业产品已销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日本、新西兰、斐济、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园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硬核科技企业多,虽然近年来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但这些硬核科技企业在细分领域有着全国乃至全球领先的技术,抗风险能力强,未来科技城正大力开展“网格化”营商营企服务,因企施策、一企一策,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加速园区内“瞪羚”“小巨人”等成长,让硬核科技企业具备更强产业引领力。就在今年4月13日,湖北省第六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结束公示,全省2003家企业获认定。此次,未来科技城20家企业上榜。至此,未来科技城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67家。
全国四家“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之一
全链条构筑人才蓄水池
北斗数字化赋能者武汉依迅北斗时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依迅北斗”)持续布局“北斗+”多元化场景,赋能千行百业。这座企业就坐落于武汉未来科技城的北斗大厦内。

“近年来,依迅北斗陆续攻克了多模多基多态组合导航、空天地海通导遥一体化等自主可控核心算法,依托的正是以院士专家为核心、高端领军人才为骨干、海归博士硕士为中坚的科技创新人才梯队。”依迅北斗总经理陈红说,在未来城,人才富集,同时,园区办尤其重视高端人才的培育,并持续帮扶企业申报省市区人才项目,构筑人才蓄水池。陈红介绍,就在今年上半年,在园区办解读及协助申报下,企业又增加了两名光谷“3551人才计划”入选人才及光谷产业教授。截至目前,企业“兵强马壮”,研发投入占收入的12%以上,通过人才荣誉、人才项目的加持,持续与多所高校共建有教学科研实习基地、博士后流动工作站、专家科创工作站等,人才越用越有,形成了良性循环。园区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未来科技城作为“中央企业集中建设人才基地”,始终坚持“人才至上”的发展理念,24位院士、62位国家级人才、75位省级人才、1000余个全球创新创业团队在此汇聚,科技研发人员突破5万人。园区聚集了国家级新侨创新创业基地、湖北省海归双创中心等一批双创平台,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落户空间和全方位服务。据介绍,武汉未来科技城在光谷八大园区中率先落地了人才企业服务大厅,光谷优化营商环境法治服务中心、光谷移民事务服务中心等也相继投用,设立园区金融、人才、财税服务站,实现多项服务办事“不出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