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夜探武汉新城,体验智算中心的大开眼界、无人塔吊的不可思议和智能企业的不舍昼夜,和新城一起拔节生长。
夜幕降临,在位于武汉新城的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集群仍在满负荷运行,处理着11个用户上传的17个工作任务,同时还有5个任务在排队等待中。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是国内首个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础设施,可支持人工智能重大应用的模型训练及推理,其核心围绕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智慧城市、基因测序等应用场景,广泛服务于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交通等多个领域。
“目前,智算的注册用户数超400个,包括医疗、教育、互联网、金融、新能源等数十个大型行业,既有本地用户,也有省外用户”,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运营总监陈健介绍。算力是数字经济时代中最核心的生产力之一,目前智算中心的算力达200P。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可以像购买水电气一样购买算力。做自己的模型训练和算法开发。200P的算力意味着什么?陈健解释:“拿我们家用电脑来举例的话,200P大致相当于10万台顶配电脑的运算性能,可以大幅提升用户的作业效率,降低他们的研发成本。”现场还有可以辅助医生做诊断的“内镜精灵”、提高市民办事效率的政务机器人、既能对弈解说还能教学的象棋机器人等应用产品,以及人工智能“紫东太初”。向“紫东太初”发问:“请帮我画一幅夜晚城市图。”5秒钟后,“小初”生成了一张“她”心目中的城市夜景图,十分具有现代科技感。再次提出要求“请以黄鹤楼为题,写一首诗。”5秒左右,“小初”给出了“五陵城边春雪来,故国名亭共开梅。楼前诗有黄鹤在,千载遗风独此回。”的创作,响应速度非常快。夜幕下,机器轰鸣的工地上,塔吊正火热施工,然而,驾驶室却空无一人。这一幕发生在光谷科学岛科创中心一期项目的施工现场,令人感到不可思议。几百米外的一处全景塔机集控驾驶室内,塔吊师傅坐在椅子上操控手柄,就可以将建筑物料吊装到位。操控员田师傅之前在传统吊机驾驶室里工作十余年,现在,他再不用风雨无阻地爬上高高的塔吊,而是坐在这间操控室里,就能驾驭这个庞大的机器。
最大区别是什么?田师傅感叹:“效率真的很高。”之前的传统吊机一个小时只能进行10吊操作,而现在能到15吊。再就是工作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安全性更有保障,之前只要一刮风下雨就担惊受怕。

在操控室里,记者看到,每个操作台前方都有6块呈现不同信息的显示屏,不仅能清晰观察到吊机在各个角度的作业情况,还能通过各项数据实时显示吊机大臂和吊钩的位置,避免吊机在同时作业时发生碰撞。
光谷科学岛科创中心项目技术负责人介绍,整个科创中心一期项目运用了不少智能建造技术,5G无人塔吊技术是其中的重要一项。极大提升塔吊司机的作业效率,减少安全隐患。武汉未来科技城,马蹄莲状的武汉新能源研究院大楼为中心,是光谷最著名的地标建筑之一,上百位博士、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此集聚。每到夜晚,这里灯火通明,这一幕让人想到一个词:不舍昼夜。深夜,大楼内的武汉极目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目智能”)的办公区仍然一片繁忙。负责拓展海外市场的黄贞正在回复海外客户邮件。“我们的产品在那边销售,需要申请当地的认证,我在邮件里列出了一些需要准备的材料,帮助客户更有效率地办理。”她一边戴上耳机一边说,还有一位欧洲客户想了解公司新出的产品,正需要和她进行线上会议。“现在那边正好是早上,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会和对方用线上会议的方式沟通,这样更直接一些,可以随时解答客户的疑问。”
作为业界领先的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极目智能于2011年在光谷成立,公司具有完整的供应链及工程能力,目前已向国内外30余家主机厂提供智能驾驶方案,也是目前唯一将智能驾驶产品出口日韩等海外市场的国产智能驾驶供应商。极目智能副总经理王述良介绍,在商用车驾驶辅助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的基础上,近年来,极目智能开始发力乘用车领域,布局海外市场,并为此大规模储备人才。与此同时,面向高级自动驾驶的智能工厂也在规划建设中。“公司60%的研发人员都是硕、博以上的学历。”王述良说,极目智能已经同步进入欧洲市场,和德国某头部一级汽车供应商的合作正在推进之中,“为更好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当地市场,我们经常到不同地区考察调研,在网上远程协作时,经常工作到深夜。”